你的位置:欧皇注册 > 关于欧皇注册 > 南明拥兵百万占据江南, 却被十万清军迅速消灭, 这几个人当负全责
关于欧皇注册
南明拥兵百万占据江南, 却被十万清军迅速消灭, 这几个人当负全责
发布日期:2024-09-09 15:55    点击次数:197

在阅读文章前,麻烦您点下“关注”,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,感谢您的支持,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

——【·前言·】——»

明末清初,江山易主,大明王朝轰然倒塌,南明政权短暂挣扎,最终也走向覆灭。

为何拥有百万雄兵的南明,最终却在短短的15年内败亡?

史书上对南明的灭亡原因早已盖棺定论,但究其根本,却不得不提到几个关键人物,他们各自的决策失误,如同致命毒药,加速了南明王朝的崩溃,也将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推向悲剧的终点。

——【·大明最后一位皇帝·】——»

崇祯,大明最后一位皇帝,他人生最后的抉择,像一块巨石,重重地砸进了历史的长河,激起的浪花,便是南明那段短暂而混乱的历史。

他选择了“君王死社稷”,拒绝南迁,也拒绝太子出逃,最终,整个皇室家族都被困在了北京城,成了清军铁骑下的亡魂。

崇祯的死,看似壮烈,实则给南明政权埋下了巨大的隐患。

他像一个导演,在人生的谢幕演出中,安排了一出悲剧的开场,而这出悲剧的主角,便是南明那四位短命的皇帝。

弘光、隆武、邵武、永历,这四个名字,代表着南明政权最后的挣扎,也代表着皇室内部无休止的权力争夺。

他们争的是正统,争的是皇位,却唯独没有看到,大厦将倾,内斗只会加速灭亡的到来。

崇祯的“君王死社稷”,固然展现了其个人气节,但却让南明失去了一个能够真正服众的领袖。

试想,如果太子能够在危急关头南下,坐镇南京,那么南明政权至少还能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继承人,军心、民心也不会如此涣散。

然而,历史没有如果,崇祯的错误决策,让南明从一开始就陷入了混乱和分裂,最终走向了不可避免的灭亡。

——【·大明最初一位皇帝·】——»

其实,南明覆灭的种子,早在朱元璋时期就已经种下。老朱出身草莽,深知武力的重要性,但也因此对文官集团充满了猜忌。

他一手打造了明朝的制度,重文轻武,文官的地位被抬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,武将则被刻意压制,甚至连基本的尊严都难以保证。

这种制度安排,在明朝初期,或许能够维持稳定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其弊端也逐渐显现。

明朝中后期,文官集团日益庞大,他们把持朝政,贪污腐败,却缺乏应对危机的能力。

当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和清军入关时,这些养尊处优的文官们,除了空谈“祖训”和“道德”,几乎拿不出任何有效的应对措施,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明朝走向灭亡。

南明建立后,这种文武之间的矛盾非但没有得到解决,反而愈演愈烈。

武将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,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,而文官们却躲在后方指手画脚,甚至还要对武将们进行道德绑架。

这种情况下,武将们自然心生不满,他们开始挑战文官集团的权威,甚至公然抗命。

所以明朝灭亡,朱元璋也有责任。

——【·史可法有心无力·】——»

崇祯死后,史可法,这位以忠义著称的文臣,肩负起了力挽狂澜的重任。

然而,面对风雨飘摇的时局和内忧外患的困境,这位书生宰相真的能够力挽狂澜吗?

史可法奉命督师江北,统筹军务,抵抗清军的南下。然而,他所面对的,不仅仅是强大的敌人,还有南明内部的腐朽和混乱。

江北四镇拥兵自重,骄横跋扈,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。史可法空有督师之名,对这些军阀却毫无办法,甚至还要对他们的胡作非为委曲求全。

高杰,这位号称拥有精兵十万的悍将,在扬州城下不仅没有积极备战,反而纵兵抢掠,激起民愤,史可法却只能忍气吞声,甚至自掏腰包为其遮掩罪行。

这样的南明,如何能够抵挡得住八旗铁骑的兵锋?

扬州,这座位于长江北岸的战略要地,成为了南明抵御清军南下的最后屏障。史可法深知扬州的重要性,他亲自督阵,加固城防,誓与扬州共存亡。

然而,扬州城高墙厚,却掩盖不了南明军队内部的腐败和军心涣散。

史可法虽然满腔热血,却缺乏实战经验,他的指挥调度,在久经沙场的清军面前显得毫无章法。

而那些被史可法寄予厚望的明军将士,在清军强大的攻势面前,早已丧失了斗志,一触即溃。

——【·联虏灭寇·】——»

当然一个皇朝的覆灭,不可能只是单单几个人的责任。

当时的南明弘光政权还做出了一个看似精明,实则愚蠢至极的决定:联虏平寇。

他们天真地以为,可以利用清军和农民军的矛盾,让自己从中渔利。

他们幻想着,可以借助清军的力量,先消灭李自成,然后偏安江南,与清廷划江而治,甚至可以像南宋一样,用岁币换取苟延残喘的机会。

这种想法,说白了就是一种赌徒心理,是在刀尖上跳舞。

他们轻信了吴三桂的鬼话,以为清军入关只是为了“报君父之仇”,压根儿没有想过满清统治者真正的野心。

他们更没有意识到,八旗铁骑久经沙场,战斗力惊人,根本不是那些“流寇”能比的。

他们高估了自己的筹码,低估了对手的胃口,最终只会沦为案板上的鱼肉,任人宰割。

弘光元年(1645年)七月,弘光政权硬着头皮,派出了以左懋第为正使,陈洪范为副使的使团,前往北京议和。

这支队伍,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矛盾和不祥的预兆。左懋第一直主张抗清,认为应该趁清军立足未稳,联合各方力量北伐,可他的意见却被置若罔闻。

而副使陈洪范,更是个不折不扣的投降派,还没等出发,就已经和清廷暗通款曲,成了满清的走狗。

——【·总结·】——»

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考。个人的力量在历史的洪流中显得微不足道,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对理想的追求,对责任的担当。

回望历史,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。南明的历史,是一段血泪交织的历史,也是一段令人深思的历史。

它警示我们,一个政权要想长治久安,必须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,并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。

同时,也要努力化解内部矛盾,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,才能在历史的风雨中屹立不倒。

参考资料:

胡丹:南明亡国君臣的三个细节2020-03-03 11:18·紫牛新闻

大厦朝夕难保还在搞内讧,这个南明皇帝在位仅41天就丢了性命2020-04-18 09:34·蔡州散人

二十六史精选故事767、灭掉南明的主要是汉臣2023-04-17 08:13·正史故事

历史上南明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019-03-23 11:23·科技生活快汛



Powered by 欧皇注册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